五月天否认假唱的底气 其实是法律标准的模糊(组图)

五月天的演唱会有没有假唱?其实是一个灰色地带的问题。

近日,有博主通过声音技术分析的方式指出,五月天乐队可能在演唱会中假唱,引发舆论热议。

之后,五月天团队对此做出了两个回应:

一是主动提出后续的一场演唱会将全程直播接受监督。

二是通过媒体明确否认了假唱的传言。

关于第一点,我想大家都会相信五月天乐队完全有能力在一场演唱会里全程真唱并保持水准。毕竟是成名多年的实力派乐队,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呢,事后接受监督毕竟无法用来证明之前的演唱会没有假唱。

关于第二点,在多名博主做出技术分析,文化执法部门介入调查的背景下,五月天敢于如此笃定地否认假唱,其底气应该是来源于法律的模糊地带。

我国当前用来规范演出市场假唱行为的法规是2008年出台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其中规定:

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但是!对于什么是假唱,条例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表演这种事情又不像工业产品,当然也不存在一个国家标准。这就存在一个巨大的模糊地带。

如果歌手在演唱会全程对口型,或者现场麦克风处于实际关闭状态,观众听到的是100%纯录音,那认定为假唱当然毫无争议。问题是,当前的演唱会其实有很多采用的是『半开麦』的操作方式。

所谓『半开麦』,就是歌手用一部分自己的录音和现场的演唱声音混合在一起。类似我们在KTV里唱歌时开个原唱来带一带自己,效果会比自己单独唱好很多,区别只是歌手开的『原唱』是自己本人唱的。

重点来了,演唱会现场的『半开麦』比例其实是可以从1%一路调节到99%的。伴奏里带了1%甚至10%的原唱我想大家都能接受,实际上普通观众也基本不可能分辨得出来。

但是,如果这个『半开麦』的比例拉高到80%甚至90%,歌手仍然在台上卖力演唱,他们的现场歌声会随着唱跳动作而有所起伏,但这部分声音只占一成,其它九成声音都是录音棚里录制的『完美版本』,你说这算真唱还是假唱呢?

从作为观众的情感来说,这当然是无限接近于假唱了,但是在法律层面,你还真不能斩钉截铁地判断人家假唱。怎么着,我伴奏的声音来开得大一点难道还犯法了?

于是,在『半开麦』的掩护之下,只要五月天在演唱会现场不是完全对口型,只要真的唱出了声音(这几乎是一定的),那就很难在法律层面认定其假唱。因为『半开麦』比例开到多大算假唱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所以,五月天团队犹豫了一天才明确否认假唱,估计是详细咨询了律师相关的法律风险和舆论风险,确定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才明确否认。

只是这样一来,整个演出市场的诚信度难免会受到实实在在的打击。如果明显超出必要限度的『半开麦』都不能被认定假唱,不能被处罚,那还怎么敢去相信自己喜欢的歌手会全程真唱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由官方出台一个假唱的认定标准,例如把『半开麦』比例50%以上的认定为假唱,是否真的有利于演出市场的繁荣与规范呢?那也很不乐观……

当前文化演出市场的困境绝不是因为管得太少、也不是因为管得太松。我个人明确反对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名义去出台对文化演出市场更多的监管或更强的监管。

假唱的认定,交给观众自己去评估,假唱的后果,交给市场去反馈,就够了。


推荐阅读